倒春寒是什么意思_什么时候几月份_倒春寒小心四类疾病_如何预防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_什么时候几月份_倒春寒小心四类疾病_如何预防
进入春季气候变暖,病菌也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在三月份倒春寒的出现温度忽高忽低特别会引发一系列的疾病,下面9号小编来给大家介绍倒春寒的相关知识
倒春寒是什么意思
倒春寒是指初春(北半球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中国春季(3~4月)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一般来说,当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低2℃以上,就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倒春寒。而冷空气南下越晚越强、降温范围越广,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就越大。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这说的就是春天的气候。春天是个气候多变的季节,虽然春季逐步回暖,但早晚还是比较寒冷,冷空气活动的次数也较为频繁,有的年份还会出现明显的倒春寒。过早脱去棉衣,一旦冷空气来袭,可能会一下子适应不了,身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很容易着凉感冒,甚至发热。特别是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要穿得稍多一点,避免感冒,诱发疾病。
倒春寒一般是什么时候几月份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2月末3月初)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倒春寒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不仅在我国存在,日本、朝鲜、印度及美国等都有发生,其形成原因并不复杂。我国春季(3月前后)正是由冬季风转变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其间常有从西北地区来的间歇性冷空气侵袭,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湿空气相持,形成的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就是倒春寒。
倒春寒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极易造成不利影响。在农业生产上倒春寒属春季低温阴雨范畴。因为在出现时间上偏晚,危害性更大,这是因为,早春农作物播种都是分期分批进行的,过了清明以后,气温明显上升,春播春种已全面铺开,各类作物生机勃勃,秧苗进入断乳期,多数果树陆续进入开花授花期,抗御低温阴雨能力大为减弱,若这时出现倒春寒天气,就面临大面积烂秧、死苗和果树开花座果率低之灾,其它春种作物生长发育也受到严重影响。
倒春寒对人体健康也可能造成危害。倒春寒期间天气突变,容易导致老年朋友血压升高,脑梗塞、脑出血或心肌梗死等情况也可能出现,流感、腮腺炎等呼吸系统传染病也容易流行。
倒春寒的特点
倒春寒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候环境多变。这种天气下,很多人会因无法耐受自然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引发各种疾病。
发病率较高的疾病
1.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进入高发期。
“倒春寒”时期早晚温差较大,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很容易使人受凉而引发风寒感冒,再加上春季空气比较干燥,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受到影响后,极易引发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倒春寒”时期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有感冒、气管炎、肺炎等,而流感等传染病在这一时期的发病也相对集中。
“倒春寒”时期,一定要正确区分春季感冒和春季过敏现象,因为春季是过敏问题集中发作的一个季节,千万不能把春季的过敏现象误当为感冒。例如,鼻腔出现鼻塞、流涕等,并非都是因为“受凉”所致,也有可能是过敏性鼻炎的表现。所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听从医生建议,科学医治。
2.心脑血管疾病迎来“高峰”
一般而言,人体的循环系统,特别是血管的状况,会受气候温度的影响。“倒春寒”时期气温波动较大,受到寒冷刺激后,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也会随之出现较大波动。所以,“倒春寒”时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高峰期,需要特别留意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3.关节炎疾病更容易“就范”
人体的关节对冷空气的刺激比较敏感,通常关节受低温影响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尤其是患有骨关节疾病的老年人。
例如,骨质疏松引起的关节疼痛,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时候,疼痛感会比平时更明显;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倒春寒”时期,一旦受凉,也更容易诱发疾病活动,导致疼痛加重。
原创文章,作者:souj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fxw.com/news/15057.html